智善公益基金会

致善 至善 智善——记民营企业家杜爱祥的慈善情怀

来源:智善公益基金会 发布时间:2013-04-23 00:00:00

杜爱祥先生在智善公益基金会成立大会上致辞

   他叫杜爱祥,是一名普通的民营企业家,现担任智思集团董事长、民建江苏省委常委、民建常州市委副主委、常州市政协常委、常州市武进区政协常委、武进区工商联副主席、武进区慈善总会副主席。2012年12月22日,由杜爱祥等人发起的智善公益基金成立大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该基金由民政部主管,属非公募基金会。首期筹集人民币一亿元,全部是企业家自愿捐赠。智善基金会将以促进残障人士就业为重点,通过对残障人士的教育、医疗、福利等提供捐赠支持,努力促进残障人士就业素质提升,推动社会和谐。在成立大会上,杜爱祥用“致善、至善、智善”,诠释了智善公益基金会的价值观,也诠释了这位民营企业家所感悟的三个境界的慈善观。


致善  慈善的根基动力
   杜爱祥说,做慈善的第一个境界,就是致善,致力于扶贫帮困的善事,这是慈善的根基动力。对贫困刻骨铭心的痛楚,是杜爱祥热心慈善活动的动因。“爸爸,学校里要交一元钱搞活动。”作为父亲的他没能掏出那一块钱;父亲患肝癌,疼痛难忍想投河自尽,当时的他连买杜冷丁给他止痛的钱都没有,眼睁睁看着父亲痛苦的离开……    和很多成功人士的励志故事一样,杜爱祥也曾穷困潦倒。但贫困磨难对真正的强者来说是一笔财富。在物质上,经过多年的打拼,他成为拥有资产数十亿元的企业集团董事长。在精神上,杜爱祥的唯一念想是,等我有钱了,一定要帮助那些像我当年一样面临困境的人们。这些年来,他也一直践行这个诺言。从2001年起,杜爱祥就在广东、福建、沈阳及江苏常州、淮安等地,多次捐助农村贫困学生。2005年在常州市前黄高级中学创立“百万光彩助学基金”;2006年一次捐助常州市武进区慈善总会1000万元,捐资南京大学50万元,出资180万元为淮安一所小学修建综合教学楼,入选中华慈善总会组织的“2006年度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候选人;2011年,向中华同心温暖工程基金会捐赠1000万元,向民建中央援建的贵州黔西县捐资110万元。据统计,近年来杜爱祥累计已向慈善事业、光彩事业捐资达4000多万元。

至善  慈善的方向目标
   杜爱祥说,做慈善的第二个境界,那就是至善,达到最高层次的善,这是慈善的方向目标。“行善积德”是中国人的传统行为。他说,从大局讲,通过搞慈善活动,广泛传播和弘扬慈善文化,培育“人人助我,我助人人”的慈善理念,让社会变得更美好更和谐,从而使我们个人、家庭和企业能够始终在一个至善的社会环境中健康发展。从个人来说,慈善公益事业,应当是我们的人生追求。我们创造财富是独乐是小乐,我们把财富用于回报社会,才是众乐是大乐。    杜爱祥不断在从事的慈善活动中认识到自己的价值,特别是通过参与民建中央组织的高层次的慈善活动,他的眼界更宽、思路更新、胸襟更阔。在智善公益基金成立大会上,杜爱祥等发起人把他们的父母、子女等至亲请到现场,并表示,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他们的长辈放心,儿子传承了家族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让他们的妻子开心,丈夫在做一件济世积德的光明事业;让他们的子女用心,种善因得善果,慈对人生,善待他人,这才是真正的爱祖国、爱人民、爱自己。

智善  慈善的智慧模式
   杜爱祥说,做慈善的第三个境界,那就是智善,要用智慧的方法和途径去做善事。随着从事慈善活动的深入,杜爱祥更加感觉慈善是一种力量,一种可以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他曾经给家乡淮安楚州一次捐了100万元人民币,后来才了解到,以前当地捐款金额最高没有超过10万元的。在他的感召下,当地的慈善捐款已蔚然成风,人人都知道有个“爱心老板”带了好头。同时,杜爱祥也深刻认识到,慈善不能是个人的行为,而应该成为全社会的自觉。慈善不能凭一时热情,而要有持续的机制。慈善不能只讲输血,而要有造血功能。特别是在当前,慈善负面事件频出,慈善信任危机显现之时,慈善更多的意义在于倡导一种风尚,鼓励一种善举,营造一种氛围,建立一种机制。德同而相聚,志同而道合。2012年年初,杜爱祥与几位企业界的朋友,怀着对公益慈善事业的责任和热爱,围绕如何把慈善做得更有影响力、更有生命力这一主题,走到了一起,酝酿组建了这个既具有慈善公益性,又能自我造血,而且可以复制的智慧模式。经过半年多的紧张筹备,他们的梦想之旅正式起航了。他们表示将同心合力,把智善公益基金会打造成又一个在全国叫得响的社会服务品牌,依托智善公益基金会,汇集更多的向善正能量,为我们的中国梦插上大爱的翅膀。